党史知识进校园之十四个党史故事

阅读次数:[] 2021年05月19日 16:39  


 

1.三千孤儿入内蒙

“三千孤儿进草原"是新中国载入史册的人间大爱传奇,都贵玛是谱写这段佳话的草原母亲代表。1961年,由于物资匮乏、食品奇缺,3000多名在上海福利院的孤儿遇到困难。在周恩来总理和乌兰夫同志的安排下,他们被送到内蒙古大草原。年仅19岁的都贵玛冲破世俗偏见, 勇敢地承担起照顾28名孤儿的任务。面对一群咿呀学语的孩子,这个未婚姑娘从喂饭、把尿做起,凭借坚强的毅力和全身心的投入,温暖了每一个幼小的心灵。有孩子生病了,她深夜独自骑马冒着凛冽的寒风和被草原饿狼围堵的危险,奔波几十里去找医生……所有了解她的人都被这份超越血缘、超越民族的母爱感动了。博大的母爱给予了都贵玛勇气和力量,在她的精心呵护下,28个孩子在艰难的岁月里全部活了下来。

冬去春来,上海孤儿们一天天长大,又一个个被牧民领养走,都贵玛一次次经历着骨肉分离般的痛苦。她是多么舍不得这些孩子啊!直到今天,这些工作在各个岗位上的儿女们仍然对都贵玛老妈妈有着说不出的依恋,有心里话都愿意和老人说,生活中不论遭受多么大的不幸,只要在老人身边待上一段时间,总会得到莫大的宽慰,而老人也在心底不停地祝福儿女们。

——《草原母亲都贵玛》,《光明日报》,2019年10月18日

2.齐心协力建包钢

1958年,包钢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人们热切期望的一号高炉建设却遇到了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

党中央很重视包钢建设,提出“要想办法为包钢解决困难”。“全国上下,各地区、各企业、各部门积极行动,掀起一场全国支援包钢的热潮。平均每天有10多个车皮的设备和材料从全国各地运到包钢,最终有8万多名创业者扎根边疆。”

当时包钢建设地还是一片荒滩,环境艰苦,物资匮乏。但在“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口号的感召下,从中央和华北局等党政机关抽调的管理干部、鞍钢技术骨干、大专院校的知识分子和退伍军人,毅然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条件,满怀激情地投身于包钢的建设中。

在全国支援的热潮下,包钢的建设以超常的速度进行着。1959年9月26日5时55分,包钢一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时间。

从此,内蒙古草原寸铁不产的历史结束。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齐心协力建包钢”故事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2021年3月9日

3.草原英雄小姐妹

1964年2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新宝力格公社那仁格日勒生产大队,因父亲去给邻居帮忙,12岁的龙梅和9岁的玉荣小姐妹俩主动要求替父亲放牧集体的384只羊。

上午10点多钟,姐妹俩赶着羊群出了门。中午时,突然下起了暴风雪,气温很快降至零下37摄氏度。这时,羊群开始顺风狂奔,龙梅对妹妹说:“你赶紧回家把阿爸叫来,把羊群赶回去。'‘暴风雪 里,玉荣没跑出多远,回头一看,姐姐正在孤军奋战,又返回来帮 助姐姐一起赶羊,羊群在她们的管理下再也没有跑散。她们同暴风 雪搏斗了一天一夜,走出了70多里。

第二天下午,龙梅和玉荣被送入了包钢白云鄂博铁矿医院。由于冻伤严重,龙梅失去了左脚拇指;玉荣右腿膝关节以下和左腿踝关节以下做了截肢手术,造成终身残疾。

她们用生命守护的384只羊,仅有3只被冻死,其余安然无恙。创造这个奇迹的,是两个孩子坚守的信念,“只要跟着羊群跑,羊就丢不了"“集体的羊一只也不能少”。

——《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集体的羊一只也不能少”》, 《人民日报》,2019年9月21日

4.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这本书,跨越千山万水从欧洲来到中国;这本书,在中国从地下读物到人尽皆知;这本书,中文版问世已近百年却从未过时;这本书,它其中蕴含的味道是“甜"的。

它,就是《共产党宣言》。

吃粽子蘸墨汁?这样的奇怪搭配是什么样的味道?习近平告诉你答案:

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老太太进 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没喝,却把那个墨水给喝了,而他浑然不觉,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写这本书。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这就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习近平多次提及。

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第一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正式问世。

于中国而言,这本书意义非凡。如闪电,如路标,如烛光,为黑暗中探索的先驱们带来了温暖与希望……

《共产党宣言》直接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书中自有甜味道,听习近平讲述这本书的故事》新华网,2018年8月30日

5.三个女红军与“半条棉被"的故事

1934年11月6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抵达湖南省汝城县文明司(今文明瑶族乡),红军卫生部干部团驻沙洲村。红军来到沙洲村时,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许多人都上山躲起来了。徐解秀由于生孩子坐月子,又是小脚,就留下来带着婴儿在家。有3位女红军来到她家,跟她拉家常,宣传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叫她不要害怕。

晚上,3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家中。她们看到徐解秀的床上只有一块烂棉絮和一件破蓑衣,就打开她们的被包,拿出被子,和徐解秀母子挤在一张床上睡。3天后,她们临走时要将被子留给徐解秀。徐解秀不忍心,也不敢要,推来推去,争执不下。

这时,一位女红军找来一把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留下半条给徐解秀。3位女红军对徐解秀说:红军同其他部队不一样,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是人民的军队,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的生活。

——《长征中的三名女红军: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 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点赞优秀共产党人》,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

6.焦裕禄: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人们都说,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就拐在了兰考。但大自然并未眷顾这个豫东小县,内涝、风沙、盐碱这“三害",曾让兰考人饱受饥荒贫穷之苦,兰考也成为中国贫困地区的一个缩影。

1962年冬天,焦裕禄来到兰考,就任县委书记。排内涝、战风沙、治盐碱,他始终和老百姓一起奋战,即便是肝癌的剧痛,也击不垮他摘掉兰考穷帽子的信念。1964年,不满42周岁的焦裕禄去世了,却把焦裕禄精神永远地留在了天地之间。

在焦裕禄弥留之际,组织上问他还有什么要求。焦裕禄说,我死后不要为我多花钱,省下钱来支援灾区,我只有一个要求,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先,在焦裕禄精神里,始终贯穿着这样一种公仆情怀,至死不渝。

——《焦裕禄精神:心中装着百姓一切为了人民》,《光明日报》

7.小岗村包产到户的故事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40多年前,“小岗村……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锅里没有粮……"

小岗村的贫困,是当时中国的缩影。“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所以当时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都比较缓慢。穷则思变。可出路在哪?

1978年12月的一个冬夜,小岗村人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毅然做出决定——“包干到户”。

“契约签订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都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再往后,每天天不亮,家家户户就下地干活了,不用操一户的心。

生产关系一经理顺,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一举结束20多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

小岗村的大包干,在当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农村出现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责任制形式,很多人心存疑虑。“关键时刻,离不开党的指引,党中央和咱农民连着心呢!”

党的政策顺应时代发展,尊重人民首创精神。1982年1月1日,党中央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之后的1983年、1984年, 党中央又连续下发一号文件,肯定了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这一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在全国推行开来。

——《小岗村大包干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序幕——中国农民的伟大 创造》,《人民日报》,2021年3月23日

8.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视死如归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及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

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马宝玉等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视死如归》,新华网,2018年12月30日

9.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牢固地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目标。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以“钉子”精神挤时间刻苦学习党的理论著作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连队分配他当汽车兵,他努力钻研驾驶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担任班长后,他事事模范带头,带领全班成为部队先进集体。他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热爱人民群众,热爱集体,关心战友,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作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并身体力行,认真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生活节俭,省下的钱用来帮助受灾群众和家庭困难的战友,并常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到部队驻地附近为群众做好事。他曾担任校外辅导员,经常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激励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他谦虚谨慎,从不自满自炫,受到赞誉不骄傲,做了好事不留名。出差时,他一上火车就为旅客端茶送水,打扫卫生,群众称赞道:“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新华社,2019年8月2日

10.人民爱戴的忠诚卫士——任长霞

2001年4月,任长霞被任命为登封市公安局局长,成为河南省公安系统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公安局长。由于当地各类积案堆积严重,任长霞组织“百日破案会战”,特别是面对在登封白沙湖畔非法拘禁、敲诈勒索、打杀无辜、民愤极大的王松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时,任长霞通过缜密侦查、巧施计策,组织干警将王松及其65名团伙成员全部收入法网。由于大案要案和疑难案件被接连攻克,当地群众拍手称快,都说登封来了一位“女神警”。

2004年4月14日晚,任长霞在郑州市公安局汇报完工作,连夜赶回登封部署一起重大案件侦破工作,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牺牲, 年仅40岁。2004年5月1日,被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据统计,任长霞在中原分局预审科工作期间,共挖余罪、破积案1072起,追捕犯罪嫌疑人950余人,创造了河南公安预审史上无可比拟的成绩。2019年9月,她又荣获“最美奋斗者”。

——《人民爱戴的忠诚卫士任长霞》新华社,2020年2月7日

11.邱少云:烈火中永生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邱少云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作战任务。为缩短进攻距离,便于突然发起攻击,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邱少云正是其中一员。

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一发落在了邱少云的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他后退几步,就势一翻,就可在泥水里将火苗扑灭。但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邱少云牺牲后,反击部队在其伟大献身精神鼓舞下,当晚胜利攻占了391高地,全歼美军1个加强连。邱少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申请书中“为了世界革命,为了战斗的胜利,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的钢铁誓言。

——《邱少云:烈火中永生》新华社,2019年10月12日

12.钟南山:敢医敢言护苍生

2020年,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中,经历过非典的人们又看到了争分夺秒、马不停蹄的他——钟南山。

一份疫情期间的日程表让人泪目。疫情期间数个月来,行程满满:37场会议,8次全国重症患者会诊,10次与国际同行交流探讨,5次新闻通气会,11次接受媒体采访。在这紧张的奔波中人们记住了他的一个个瞬间:在高铁餐车上仰头小憩;在镜头前,提醒民众:“肯定是有‘人传人’”“大家尽量不要去武汉”;在胶着时刻,他鼓劲:“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他多次讨论敲定诊疗指南的撰写与修订。

难以置信,已84岁的他竟有如此的精神和状态。17年过去了,只是,在他这里,时间仿佛走得特别慢,白发增加些许,其他一如往昔。敢医敢言,勇于担当,他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钟南山:敢医敢言护苍生》,《光明日报》,2020年12月30日

13.一个军需处长的故事

长征过雪山途中,有个同志穿着单薄的旧衣服被冻死,指挥员让把军需处长叫来,想问问他为什么不给这个被冻死的同志发棉衣,队伍里的同志含泪告诉他,被冻死的这个同志就是军需处长。管被装的宁可自己冻死也没有自己先穿暖和一点,这是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觉悟看似无形,关键时就会显现出强大力量。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14.甘祖昌、龚全珍夫如:守初心,为民本色不改

一位将军,戎马一生,却放弃理应享受的待遇回乡务农,带领乡亲们向贫困宣战。一位教师,毅然跟随将军丈夫扎根贫苦山区,投身教育事业。甘祖昌和龚全珍夫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1905年出生的甘祖昌,从井冈山起步,历经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革命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1955年,甘祖昌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等。

1957年,他因公受伤,伤愈后谢绝组织安排,带领全家老少回到家乡江西省莲花县沿背村当农民。他对妻子龚全珍说:“比起那些为革命牺牲的老战友,我的贡献太少了,组织上给我的荣誉和地位太高了!”

回乡后,甘祖昌带领坊楼群众开沟排水、兴建水库。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却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扶贫济困。他参与建起了3座水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一首赞颂甘将军的歌谣在莲花县传开:“一身补丁打赤脚,一根烟斗没有嘴,白罗布手巾肩上搭,走路笔挺快如风。"

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回到莲花县头几年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她先是被分配在九都中学,后又到南陂小学、甘家小学当校长。无论在哪任教,她都是吃住在学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

——《甘祖昌、龚全珍夫妇:守初心,为民本色不改》,《人民日报》,2019年9月25日

上一条:党史知识进校园之党的伟大精神 下一条:【党史学习教育进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练唱革命歌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