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 两会”精神学习体会(一)

发布日期2016年03月01日      阅读:[]

 两会”精神学习体会(一)

 

我们知道今年是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都比较复杂的一年。首先,欧债危机迟迟未能解决所造成的金融市场的动荡和实体经济的衰退对出口行业带来负面的冲击。美国经济陷入高失业高负债的困境,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其次,在国内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可能会造成投资和内需增速的大幅减缓,从而增加经济的下行风险。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犹存,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就业问题形势依然严峻。在这个重要时期两会的召开我觉得更显得犹为重要。

两课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深入学习“两会”文件,率先学好、吃透“两会”精神,及时将“两会”内容与精神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实现“两会”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大学生头脑,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同时要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和课题攻关。

作为一名教师,在两会召开期间我一直关注两会中国家领导人、代表委员和网友对教育问题的言论。 在学习两会文件时,我对总理报告里面关于教育方面的亮点感受特别深刻。

第一点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指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报告宣布4%已经进入国家的国家预算。          

第二点,总理报告当中提出高等院校建设,要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结合起来,这是第一次把高校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说得这么透彻,体现新的大学和社会建设的关系,我对这一点感触很深。

第三点,‘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这就对我们两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的本质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人格。教育最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正确回答:人生当怎样度过,人类应当怎样存在。也就是讲,让学生学会做人。如果重智轻德,忽视思想品德塑造,必然导致片面发展,培养出来的人有智商无智慧,有知识无文化,有文化无修养,有欲望无理想,有目标无信仰。现在出问题学生大部分不是因为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将来学生到社会能不能成才,固然有能力不够的原因,但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思想品德问题。不会团结,不能与别人合作,他就是有再大本事也没用。现代社会,学生多学点知识,少学点知识,多读本书,少读本书,对其发展、成功、成才没有决定影响,但人生观发生偏差,做人理念缺失,将毁坏学生一生。  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两课教师任重而道远。

首先,教师必须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这是温总理的一句话,“惟有教师人格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我们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如何在工作中以身作则,行为世范,是值得我们新时期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第二,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的言传身教,知识品格,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的水平、学生的素质。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一流的教育,首先要有一流的教师。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讲课要有新意。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要求教师自觉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

第三,以学生为本,讲究育人之道

      教书育人,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是一种神奇的艺术,更是一门精深的科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教育要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激发学生发展潜能,这是教育的本质价值。教育是引导不是左右,教育是影响不是支配,教育是感染不是教训,教育是解放不是控制。 比如,教育方法,强调问题取向教学,关键是对这代学生正确评价。我们要充满信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与习惯,实施研究式、参与式教学,强调知识的发现发展与教学的统一,学生既学习现有知识,也参与发掘新知识。要发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注重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

只要我们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转变,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所学所思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服务,我校的教育教学一定能够得到持续、快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稳定、更和谐。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春梅

 

上一条:王永明书记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并指导工作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5级研究生参加学术年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