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两会”精神学习体会(七)

发布日期2012年04月01日      阅读:[]

“两会”精神学习体会(七)

                                     

3月14日和1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相继落下帷幕,会议期间,两会代表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源头进行了深刻地分析,并智者见智地对就业难题等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做了积极的探索。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人才和市场不匹配 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

简单地说,大学生现在就业出现困难,是因为大学生在学校四年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市场对劳动力工作能力的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主任都阳认为:我国的经济早已开始转型,但高等教育体制和劳动力市场的衔接,迄今没有根本性的转变。这几年,沿海地区对于技术人员的工资上涨是比较迅速的,这类人才的短缺是比较明显的。所以并不是说整个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不平衡,更主要的是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没能很好地对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2、新增就业岗位无法满足扩招喷薄而出的大学毕业生需求

谈到近年来的就业形势,扩招背景不能不提。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前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15%,处于国际上通常所说的“精英”阶段,每年高校毕业生不到100万人,在当年城镇800多万新增就业岗位当中就业没有什么压力,基本上处于“卖方”市场。当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高校毕业生规模迅速扩大,2003-2007年本专科毕业生累计2100多万人,超过1990-2002年13年的总和。

3、大学生自主创业太少、成功率不高加剧就业困难

全国人大代表李健在总结“为什么这么多大学生没有就业”这一问题时指出:美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占15%左右,我国仅0.3%。这表明我国大学生创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如何解决

1、深化高校改革,解决结构性失业难题

目前,我国不少高校专业设置存在趋同集中现象,与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存在一定矛盾;学科专业设置特色定位、错位竞争有待强化;专业教育内容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之需;课程数量有待增加,课程内容尚需创新;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将能力培养等同于技能训练;学生能力培养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机结合。除保障教育质量的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外,还有原有体制性障碍随着扩招而进一步放大的问题,包括某些高校本身定位不准和社会评价体系错位等等。

2、以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

创业带动就业,包含两个内容:一是一切愿意就业且适龄的劳动者能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就业岗位或创业机会;二是社会能够为愿意就业或创业并适龄适合者提供相关的劳动就业岗位或创业环境,这两者是一个互动的关系,即人适其岗,岗合人意。强调“创业带动就业”方式,实现社会充分就业,需要制度创新,并大力营造一个民生为本的政策环境。 

 

              

                                                                                       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换芳

上一条:2012年“两会”精神体会(六)
下一条:“两会精神”学习体会(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