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枪舌战尽显思辨锋芒,观点交锋启迪青春新程。为全面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素养,2025年10月9日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博学楼西606教室举办“思辩明真理,语辩展风采”主题辩论赛。本次比赛围绕“当代大学生脱下孔乙己的长衫更需要勇气还是底气”和“在互联网上共情能力对善良者是奖赏还是惩罚”两大富有时代气息与思辨深度的议题,展开了激烈而精彩的对决。

当“孔乙己的长衫”成为热议焦点,一场关于青春选择与自我突破的辩论随即升温。正方立足“勇气是打破桎梏的第一推动力”,犀利指出“长衫本质是心理枷锁”,强调在面对未知职业选择与外界质疑的眼光时,唯有凭借“脱下”的初始勇气,方能开启后续积累底气的可能,并结合“985毕业生返乡卖菜实现创业增收”“高学历者跨界进入技能型行业”等案例,论证勇气在突破固有认知中的关键作用。

反方则坚守“底气是支撑选择的根本基石”这一论点,驳斥“脱下”行为非盲目冲动,而是植根于专业技能、经济基础与清晰规划的理性抉择。他们援引“青年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后成功转型”“借助政策扶持实现跨界发展”等案例,有力论证了深厚底气方是青年摆脱“学历滤镜”、实现稳健转轨的根本依靠。

围绕“在互联网上共情能力对善良者是奖赏还是惩罚”的辩题,双方同样展开了白热化的辩论。正方以“共情是善良的正向反馈”为核心立论,表明共情能力放大了善良者的价值,并结合“网友众筹救助困境家庭”“善意评论治愈抑郁者”等案例,论证互联网如何延展共情的积极效应。反方则直指“互联网共情的复杂性”,强调“过度共情对善良者是隐形惩罚——海量网络负面信息会让善良者陷入情感内耗,身心受伤害”,同时以“志愿者因过度共情网络悲剧出现心理问题”“善良网友被虚假筹款欺骗”等案例,揭示了互联网共情给善良者带来的压力与风险。

最终授予李道仁图雅、牟荣妍、李毓航、申雨峰、侯洋、谢卓雅、岳梅、张钶欣8位辩手“优秀辩手”荣誉称号。
本次辩论赛已圆满落下帷幕,但关于青春选择、人性善意的深刻思考仍在延续。辩手们凭借缜密的逻辑、生动的案例与深刻的洞察,充分彰显了当代青年关切社会、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也为在场学生贡献了审视问题的多元视角。未来,期待更多青年能在思辨中明晰方向,在对话中凝聚共识,将辩论场上的智慧感悟,转化为直面人生、投身时代的坚实力量,以更为自信从容的姿态,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