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人才培养 >> 预科生教育 >> 正文

党史知识进校园之科学家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20日      阅读:[]

1.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生,江西德安人。他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来源:新华网《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致敬!》)

2.黄旭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3月生,广东揭阳人。他隐姓埋名十几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来源:新华网《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致敬!》)

3.钟南山,男,汉族,中共党员,1936年10月生,福建厦门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敢医敢言,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强调严格防控,领导撰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

(来源:新华网《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致敬!》)

4.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12月生,浙江宁波人。她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来源:新华网《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致敬!》)

5.于敏,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天津宁河人。他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做出卓越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称号。

(来源:新华网《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致敬!》)

6.孙家栋,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4月生,辽宁复县人。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总设计师,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做出卓越贡献。

(来源:新华网《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致敬!》)

7.吴文俊,男,汉族,中共党员,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上海市人。他对数学的核心领域拓扑学作出重大贡献,开创了数学机械化新领域,对国际数学与人工智能研究影响深远。

(来源:人民网转光明日报《吴文俊:科研报国创新为先》)

8.顾方舟,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6月16日—2019年1月2日,浙江宁波人。他研发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护佑了几代中国人的生命健康,使中国进入无脊髓灰质炎时代。

(来源:人民网转科技日报《顾方舟:跨越七千公里,紧急送回活疫苗“毒种”》)

9.钱学森,男,汉族,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上海市人,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来源:人民网转光明日报《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初心使命》)

10.李西光,男,蒙古族,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湖北黄冈人。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

(来源:人民网一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周恩来评价李四光为科学界的一面旗帜》)

11.竺可桢,男,汉族,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来源:学习时报《竺可桢:“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

12.邓稼先,男,汉族,九三学社社员,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安徽怀宁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人民网一观点频道《人民网评:一段邓稼先的视频,为何让人落泪?》)

13.周培源,男,汉族,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共产党党员,1902年8月28日—1993年11月2 4日,江苏省宜兴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资料库)

14.钱三强,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浙江绍兴人,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从研制原子弹、氢弹,到我国整个高能物理科学发展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来源:新华社《居里夫人后人追忆钱三强:他是我父母学生中地位最特殊的一个》)

15.黄昆,男,汉族,1919年9月2日一2005年7月6日,浙江嘉兴人,著名的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学家,晶格动力学的奠基人和权威,声子物理学科的开拓者。从“黄散射"到“黄方程",从“黄一里斯因子"、“玻恩和黄”到“黄一朱模型”,他在固体物理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座丰碑。

(来源:人民网《科学人生光耀百年》)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圆满完成迎新工作
下一条:党史知识进校园之革命先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