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室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
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室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并发表了心得体会。
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讲话内容。深刻赞同“五个认同”尤其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所在。作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师和包头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成员之一,在接下来的教学及研究中,一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并将其深刻融入到教学科研过程,切实融入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室主任 包乌云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回顾了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和“齐心协力建包钢”等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历史佳话,阐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的,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立德树人主阵地之一。今后我们会一如既往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建设,同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所有思政课程教育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和宗教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室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李德英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内蒙古自治区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
我认为作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保证教学目标设定及教学内容选择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次要发挥本课程在增强大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再次要充分利用“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本土的红色案例,引导学生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自己青春的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室教师 王俊先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回顾了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和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历史佳话,阐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作为一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师,要不断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室教师 安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同时强调,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个人的学习感想有以下三点: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铸牢各族群众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根基。
二、近日,“包头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在我校成立并且挂靠于马克思主义学院,这既是包头市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也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室继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作的鞭策。
三、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通过教学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室教师 丁燕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党的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意志和根本遵循。
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师,承担着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教学能力,将“三千孤儿入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等历史佳话融入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学生的心灵深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室教师 郭都达古拉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表了重要讲话。作为一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师,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感受颇深。总书记强调,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凝聚“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合力。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教学中,我将从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等层面,不断培育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理论教育方面,从国际视野、历史维度和现实要求等多重角度,讲深讲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大团结意识,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践教育层面,及时解释学生疑惑,回应关切,澄清模糊认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努力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室教师 乌日古玛拉
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5日下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要倍加珍惜、继续保持。强调,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师,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在心,自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教育教学中,推动“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在各族学生心中发芽、扎根,促进各民族团结,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室教师 马志伟